但这话也是私下说,不敢大声讲出来的。 听说有人无意说了先皇不好,让新皇有些不高兴,说自己要重孝道。 不过这种事也只是传言,他们兴华府离得这么远,也不管不到他们。 纪彬从指挥营回来,跟不少人都打招呼。 这些兵士们一口一个纪先生,明显对他很尊敬,把纪彬喊得都有些不好意思。 从严庆云这到家,船运上所有事都已经安排妥当。 二十多万斤的货物已经准备好。 船工也招募的差不多。 六月底护卫们会到兴华府。 船只更是已经到最后的阶段。 万事俱备,只等着七月初新船头一次航行。 有白叠子号之前的经验,纪彬其实并不怎么担心。 反而是卢益赖亚紧张得很,他们二人经验确实丰富,带过的船只也多。 可两千料的大船,还是让人心澎湃。 现在是六月十八,距离船只航行只剩下十几天,谁能不紧张啊。 但一想到纪彬坐镇兴华府,似乎那些担心又没有了。 虽然纪彬不能同去,但沿途在哪停,跟谁易,一切清晰明了,他们照着做就好。 骆家为了等纪彬一起走,甚至还愿意推迟四五天再出发,可以说连保镖都有。 骆家确实是为了纪彬推迟时间。 虽然骆家大公子带的船只还在外面,但骆金川已经回来了 回头一天,就亲自来找纪彬,势必要跟纪彬好好聊聊。 自从兴华府平以来,纪彬就忙得厉害,连骆金川也靠近不了。 现在终于找到机会,肯定要吃酒谈天的。 盛情难却,纪彬只好答应带着子去骆家赴宴。 谁知道纪彬引娘刚到骆家,就发现今天这阵仗,似乎郑重得很。 那骆家儿看向纪彬引娘的眼神,都充,对引娘更是客气万分。 今的宴席男女分了桌,到纪彬骆金川这边,骆金川甚至让陈乙也坐下来,看得出来他态度有多好。 引娘那边自不用说,骆家女眷都把她当恩人。 这种态度纪彬引娘是明白的。 当初纪彬在骆家要搬离兴华府的时候拉了一把,甚至还给他们将功补过的机会。 虽说谈家那些恶心事他们没怎么参与,但毕竟有些不清白的事,好在不算严重,这种情况下也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 纪彬不仅给了骆家反水的机会,还给了扬州布政使的书信。 在当时那种情况下,直接给了骆家两条路,怎么选都不会有错。 骆金川选择是送儿离开,自己留下来。 这留下来也让骆家受益匪浅,平时的时候受不到,现在基础建设起来,环境稳定,骆家赚得钱立刻翻倍。 他们家按照正常范围税,一点也不觉得心疼,相比以前被前知府搜刮的,这都不算什么。 可要是纪彬没提醒呢? 也许骆家真的就到扬州了,从扬州白手起家,那情况,绝对不如留下兴华府。 兴华府有着他们家的基业,是祖上奋斗的地方,这里乡土乡音都是悉的。 能留下,自然比去扬州好。 之前纪彬忙的时候,骆金川也主动不去打扰,现在知道他闲了,立刻大开宴席,就是为了谢纪彬当时出手相助。 纪彬笑:“这跟我关系不大,不是你收起来的那个箭柄,也不会让朝廷下决心直接铲除。” 之前纪彬也好,王巡查也好,发现前知府等人勾结外贼,可是并未有实际的证据。 直接去抓那些番邦人又容易打草惊蛇。 也是骆金川拿出番邦人用的箭柄,算是有了铁证。 勾结外贼这种情况,是谁都不能容忍的。 那些番邦异族原本就野心,贪图南军国地大物博,这种情况下还勾结那些人买卖货物,其心可诛。 骆金川也算有功。 纪彬说得客气,但骆金川乃至骆家,早就把纪彬当救命恩人,更是保住祖产的恩人。 说句直白点的,以后的纪彬引娘,在骆家是绝对的座上宾,谁都没法比那种。 纪彬笑笑,举起酒杯,算是默认骆金川的说法。 骆家如今已经是兴华府最大的船运人户,只要跟他家搞好关系,以后每次出行,都会有保障的。 再加上,骆家在沿途的人脉。 他家这次船运,绝对会平安无事。 他也在刻意避开骆家做的营生,货物绝对不会有冲突。 两家只会合作得更紧密。 纪彬他们这边吃着酒,引娘那边也不例外。 等他们两个回家,下意识笑了下。 好了,一切都已经准备好,只等着开船。 六月二十,兴华府渐渐恢复平静。 主要是纪彬这边恢复平静,就连热火朝天的刺绣学习,也渐渐冷静下来,该上手的已经开始了,没上手的也知道自己没这个天分,开始寻找其他活计。 但大家都知道,这是纪彬已经买好货物,准备出发。 兴华府的作坊,纪滦村的作坊,甚至兰阿巷作坊,都在注意纪彬这里。 想看看第一次船运,他这边能不能赚钱,如果能赚钱,下次船运肯定更加火热。 按照晁知府的说法,那就是纪彬一个人盘活了整个兴华府作坊。 晁知府知道得比别人多一些,明白纪彬在汴京的人脉,所以对这次航运也很有信心。 这期间晁知府并未多管作坊的事,只要大家下个月按时纳税,就跟他毫无关系。 他做得更多,反而是帮引娘的宅子维护安全,甚至跟引娘商议,现在官学空了一大半,如绣娘们愿意的话,教学可以搬到官学当中。 那地方不仅大,而且环境还好,最重要的是,官学就跟府衙很近,甚至比宅子还要安全。 每绣娘们去官学教兴华府女子们刺绣,晚上回宅子休息,比起现在来说,明显更体面。 引娘被请到衙门谈这件事的时候,还微微惊讶。 官学? 向来都是男子读书科考的地方,如今兴华府读书风气是不盛行,修缮好的官学空了一大半。 但很多官员宁愿空着,也不愿意让女子进入。 晁知府倒是很有意思。 引娘还问了句:“官学的夫子们可能同意?若真的在里面教学,进的可不止是绣娘,还有各家的女学生们。” 引娘师从荆高庄的荆夫子,又在纪彬身边五年多,对这些事还是很了解的。 有些酸腐的孺子,确实有些问题。 晁知府笑呵呵道:“放心,那边我已经说了,如果绣娘们进去,官学则一分为二,东西两边隔开,互不打扰。” 这倒是好得很,宅子毕竟拥挤,之前一次招二十个见习绣娘,就是因为地方太小。 若是真的能在官学里教刺绣,效率可以大大提升,一次来二百个女学生也是可以的。 等引娘回去,说了晁知府的意思,纪彬慨:“不愧是新皇特意选过来的人,确实很有能力。” 晁知府不管作坊,是因为知道商人逐利,只要这次航运有成效,都不需要他努力,就有大批作坊陆陆续续搬过来。 但绣娘不同,绣娘是要培养的,现在天降十个技艺湛的绣娘,他高兴还来不及,肯定要极力促成此事。 更多女子吃了刺绣这口饭,兴华府各家的子也会好过些。 换句话说,晁知府在努力增加就业,让更多人有谋生的技能。 以前还需要他自己努力,去找会技术的人来教导百姓。 现在纪彬引娘带来的十个绣娘,对他来说简直是掉馅饼一般。 晁知府这段时间先是见了纪彬,再去官学那边办此事,这人也是个实干,不拘小节的。 绣娘们在知道,她们十个人要去兴华府官学当夫子的时候,人都傻眼了。 官学? 她们只是听说过这两个字,离她们的生活还很远。 也不对,其中有个叫樊翠的女子,她儿子学问好,就考进了邑伊县官学。 但那也是当学生啊,她直接进去当夫子? 虽然教的是她引以为傲的绣活,还是让人不可思议。 说到底还是兴华府偏远,没有那么多的规矩,还没受到更多所谓规矩的荼毒。 晁知府也是看到这一点,所以提出让绣娘们去官学的说法。 这个提议效果也是显著的。 首先直接提高了这十位绣娘们地位。dUoJUCAi.cOm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