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已经打定主意跟皇帝混的臣子,宋南楼十分希望能把友人也带入到这个任劳任怨的工作氛围当中,于是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:“这是陛下前些子写与我的,你可以瞧一瞧。” 师诸和接过,一目十行地看完,末了点了点头,慨:“陛下明见千里。” 信上的内容很简单,只是要求宋南楼加大殴打当地豪强的力度,尽量从这些人身上多获取一些粮草出来,并征调豪族家中的奴婢徒附为民夫,往庆邑郡送一部分粮草过去——温谨明当初之所以会防着庆邑部附近的边营回调,就是因为此地跟皋宜、襄青等郡都处在同一个方向上,而且途中至少有三分之一都是水路,行进速度不会太慢。 除此之外,信上还提了一点需要跟襄青那边通气的问题——两郡事情解决得比想象得要快,等一切尘埃落定后,军且不忙着往回走,等督促完耕再返回不迟。 宋南楼:“当时随同而来的还有另一封信,陛下有谕,若是萧西驰将军忽然过来,就把第二封信给她。”看着友人,“不过直到今天,我都没听见建平那有什么特别动静——你觉得萧将军会过来么?” 师诸和:“若是没有第二封信,萧将军倒有五成可能过来,既然有了第二封信,那可能便不足一成。” 宋南楼点头——温晏然会这么嘱咐,就是猜到萧西驰有意出逃,那么自然会对此多加防范,之所以还给第二封信,只是为了以防万一。 师诸和静静站着,面上忽然泛出一丝苦笑:“陛下若是能早生五十年……” 宋南楼负手,道:“我本来也希望陛下能早生五十年,不过如今也并不算晚。” 师诸和没有说话,宋南楼也不指望立刻便能说服友人,笑道:“你心中还是不信,那不妨多瞧上一瞧。” 此时此刻,在谈论建平情势的并非只有宋南楼这边的人,泉陵侯那边也因为京中变化超出了掌控而有些忙——除了温谨明本人还十分坐得住之外,褚氏跟崔氏都有点坐立难安起来。 私室当中。 收到信件的褚丛默默无言,半晌之后才对与幕僚道:“咱们倒是小瞧了温惊梅。” 幕僚:“依明公之意,近来种种都是国师的手笔?” 褚丛点头:“虽然京中的来信总说天子明察秋毫,但小皇帝当真如传言一般聪慧,年少时岂能一点风声都不曾传出?”又道,“其实当时给温惊梅加上柱国的时候我便有所怀疑,按大周惯例,天桴一向不涉朝政,但你看自从小皇帝登基之后,他温惊梅可有一点原来避世的模样?” 幕僚出若有所思之,随后衷心赞叹:“明公所言极是。”又帮着批评了几句,“谁能想到,温惊梅自小装得淡泊名利,原来是为了这一。” 他们在建平内也有耳目,可以确认天子时常驾临天桴,与国师相见,前段时间还也选拔了不少天桴那边的道官入朝。 褚丛轻叹:“连袁言时都渐渐想要身退步,可见天桴势力何其之大。” 幕僚佩服道:“还是明公见事分明——若是温惊梅未曾把持朝政,那把持朝政者就必定是袁言时,如今他被降职为光禄大夫,连改元后都未曾复归原位,那朝中权柄究竟落于何人之手,也就不必赘言了。” ——温晏然并不知道她的潜在对手都在琢磨些什么,不然肯定得慨一句,如果不把她穿越人士的背景纳入考虑的话,这两位的思路还是正确的…… 幕僚:“既然如此,不知明公该如何为泉陵侯解忧?” 褚丛冷笑:“百足之虫死而不僵,以袁言时的情,此时多半只是暂时蛰伏,咱们在建平内还有几个能用的人手,且让放些言,打一下温惊梅,只要天桴那边稍颓势,袁言时必定会乘势而起,他们彼此争斗不休,岂不方便君侯徐徐图谋?” * 西雍内,被无数人深刻惦记的皇帝,此刻正拿着一份边地的舆图细看。 天子勤政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,就需要近侍们多多照料,池仪留意时辰,掐准时间端了一盏温水过来让天子润喉。 作为近侍,她十分了解天子生活上的喜好,比如陛下虽然并不讨厌甜点,却颇为反在建平达官贵人家中所行的加了的水,嫌弃此类饮品喝起来不够解渴,平里首选温水,其次是泡得偏淡的茶。 不过不喜水的温晏然其实也理解为什么这种饮料能够行起来——大周立国已久,建平作为都城的历史已久有了三百多年,历年积攒的生活污水渗入地下,也影响了城中居民的饮用水,悼帝当年曾令水官重新引了城外活水的支入城中的清凉池,并使专人维护,到了厉帝时期,皇家用水便不再从清凉池走,而是选用山泉跟水,瑶跟桂虽然与太启相连,但都位于城外,两边上有山,厉帝生活豪奢,竟令匠人把山中清泉用铜管引下,供自己取用。 等温晏然登基后,瑶跟桂已经失去了皇帝常居之所的用处,但原先的设施都保留了下来,每天都有专人从桂瑶那边将泉水送来天子这边。 温晏然觉得这样不错,她人不在瑶,却不耽误享受瑶的便利,既保证了中供水,也有助于让旁人逐渐领悟到自己是个跟先帝一样糟糕的昏君。 池仪等人则在心中慨,天子自然是简朴的天子,却没有因为想要凸显自己的简朴,刻意废弃苑中的器物,行动纯系自然,分毫不见造作之态,实在是有道明君。 既然皇帝偏泉水,建平内的达官贵人乃至平民百姓自然也纷纷效仿,靠此为生的小贩每天早晨从城外取水来城中售卖的,并将自己卖的泉水取名为桂泉跟瑶泉,算是蹭一蹭皇家的光。 因为此时年假已接近尾声,作为皇帝,温晏然已经开始逐步恢复工作,再度埋首于各类文书当中,到了未时二刻,池仪过去提醒天子,说袁言时已经快要到了。 ——温晏然觉得既然已经过完年又改了年号,总得需要梳理一下来年的工作思路,这事她一个人做难免事倍功半,于是把评论区中公认的大忠臣给喊了过来,打算从对方身上获取一些灵。 看见人进殿,温晏然客气地站起身,含笑招呼了一声:“太傅久等。” 袁言时先是躬身一礼,然后才纠正道:“老臣已经不再担任太傅一职,还请陛下莫要再用旧称谓。” 温晏然微微一笑,不置可否,给对方赐了座后,直接切入正题。 她今天喊人来,是想问一问对方,作为皇帝,想要维持住自己的统治,她的依仗究竟在何处。 有关温晏然的问题,许多经史著作中都给了相当深刻的意见,袁言时更是颇为练类似的御前奏对,张口直接提了一句:“道德……” 温晏然做了个打住的手势,笑:“今先只谈人。” 袁言时心头一跳,觉头皮有些发麻。 天子这样说,等于是在问自己有哪些人可信。 袁言时不知皇帝到底想做什么,只能本着自己的出身跟立场,给了一个绝对不会错的答案:“士族多有仁义恢弘者,足可为陛下肱骨。” 他自己是世家出身,目前也隐有建州士族领袖的地位,必定要为自己人张目,也希望皇帝能多重视他们士族一点。 温晏然微微颔首。 袁言时是被剧透过的忠臣,当然不至于在这些基本问题上欺骗自己,而且对方的说法也符合这个时代的主认知。 经过几代昏君的共同努力,大周皇室在民间的声望降到了一个低点,而士族大多还是心向朝廷的,毕竟如今能在朝中为官的人,绝大多数也出生于世家大族世家大族,这些家族掌握了教育资源跟仕途资源,一向受人尊敬,也就不会想着改朝换代。 不考虑道德情因素,越是能在这个政权的统治下获得好处的人,就越会倾向于拥护这个政权。 她想了一想,若是把除了皇室以外的家族按势力排序的话,那由上到下应该是门阀,世族以及豪强。 在温晏然还不算太深刻的认知中,门阀属于世家的终极形态,至于豪强,若是换做开国时期,倒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士族,但现在大周气数将尽,阶层固化严重,目前底层官吏还有不少豪强出身的人,但上层官吏基本全都是世家子女,不过可能是受到当前社会发展程度的制约,大周的门阀非常少,中枢对地方依旧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。 温晏然想,这些大约也就是最不希望改朝换代的人了。 她记得自己之前看书的时候曾翻到过一句话,“为政不难,不得罪于巨室”,温晏然原本觉得这是一句充从心风格的劝告,不过受袁言时今天教导的启发,她觉得这可能是在委婉地告知统治者,他们权威究竟来自于什么地方。 ——温晏然有点庆幸,还好自己做事谨慎,今天召忠臣过来多问了两句,不然险些对谁才是自己队友这点产生了误解。 作为一个典型的偏科选手,温晏然的历史知识储备颇为贫瘠,只隐约记得以前在网上看过一些有关政策与社会结构的分析——有些时候看似正确的改革反而会带来严重的负面效果,像帝辛,因为改革奴隶制度被认为背叛了贵族阶级,反而遭遇了逐鹿之败,也成功背负上了昏君的名头。 结合上从袁言时口中问出来的答案,温晏然大致能够确定,所谓的气运之子们多半也集中在门阀、世家以及豪强这三个统治阶层,想要成功成为一个能令所有人到“这世界已经没救了”的昏君,她就要痛击这些潜在的队友。 袁言时看着一脸若有所思的皇帝,心中的不安越来越浓郁…… 第43章 刚过年没多久,温晏然就有了需要定下大致方案的问题,一个是猎,一个是如何营造她自己的陵墓,还有一个是该怎么给她过生。 其中最容易解决的是猎,毕竟这属于皇帝们的常见娱乐项目,那么多年下来,少府那边早就有了一套合理程,以前怎该么办现在还怎么办,至于生的话还有一段时间,目前不用太急,至于陵墓营造……工部那边现在为此上折子,当然不是觉得天子可能早逝,而是通常情况下皇帝在亲政后就会开始着手为自己身后事打算,再加上温晏然还未成婚,中花销有限,正适合拨出一笔钱去造坟。 温晏然:“……” 她摆了摆手,表示先不必大兴土木,并态度亲切地告知工部那边,万一有朝一自己真的山陵崩,那一切从简就行。 本着皇帝也有可能只是客气客气的顾虑,工部尚书又劝了几句,却遭到了跟之前一样的拒绝。 其实是火葬拥护者的温晏然笑道:“朕才登基未久,若果然英年早逝,那不过一少帝,又有什么值得厚葬之处。” 她当然也想多一些花钱的名目,消耗府库积蓄的同时也能顺便为将来培养足够的贪财小人,但在看过户部的账簿后又稍稍改变了主意——大周的摇摇坠是体现在各个方面的,哪怕温晏然本人现在的经济状况都比较一般,这还是在她刚刚得到了一大笔岁末上供的情况下,所以奢侈也得奢侈到她能用得到的地方。 作为一个昏君,温晏然有理由认为自己的结局肯定不会好到哪去,花再多的金钱用来营造陵墓,也肯定不会起到实际作用,倒不如用在生前的享乐上头。 ……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值得一提的享乐项目的话。 正常来说,营造皇帝陵墓的开销会由少府那边负责一部分,所以工部尚书过来的时候,少府令侯锁也站在一边,等着天子给出指示。 他忽然意识到,在听到皇帝拒绝大肆营造豪华陵墓的时候,他心中居然一点都不到惊讶。 ——天子在私室中都如此简朴,在营造帝陵的时候,又怎么会穷奢极侈呢? 经过一段时间对心态的调整,少府令原先那些谄媚君王,曲承上意的想法已经淡了,反倒真心想劝一劝皇帝,节俭固然是美德,作为天下至尊,委实不必自苦如此。 工部尚书跟目光中是言又止之意的少府令离开了西雍,而确定了个人善后问题的温晏然她现在正在看御史台那边上的折子。 御史可以风闻言事,哪怕没有实际证据,也能够把问题上禀给天子。 近来建平进来传出了一些讯息,之前那批选自天桴的朝官们颇有些不法行为,而且常常私下聚集,涉嫌结营私。 受当前社会风气的影响,各级官吏通过种种途径捞钱,只要没过分到让人无法忍受的地步,基本都不会受到太过分的批评,特别是在大周有好几代昏君给所有人做榜样的情况下,但结一事就有些微妙,再联想到天桴的主人是有拥立之功的温惊梅,难免令人不安。 温晏然瞥了一眼就把奏折搁到旁边去了——她当初之所以屡屡加恩于天桴,就是希望能扶点有别于朝中旧人的新势力出来,从今天折子上的内容看,自己的计划颇为成功。 不过考虑到自己对温惊梅的信任一直表现得颇为明显,温晏然也觉得,近来的传言倒有值得深挖之处。 温晏然一面思忖,一面又回想了一下在评论区看过的剧透内容,毕竟她当时浏览得不够深入,必定有很多漏掉的内容,但仅从记得的那些分析,目前所有选自天桴的朝官们当中并没有被评论区重点提及过的名字,她暂时没有额外在意的理由,当然为了表示自己依旧信重天桴,温晏然索借着改元的名头,随手挑了几个存在比较强的人,把他们的官位往上稍稍提了一提。 温晏然喊了声池仪,问:“今天王通事在执勤么?” 池仪微微躬身,回禀:“王通事今休沐,陛下可要召她入?” 温晏然笑:“又没有要事,何必在休沐时召人,且让她好好歇一歇。” 王通事就是王有殷,这妹子其实也是评论区留名的人物,她出身士族,但家境一般,近支人口也不算多,在评论区的称呼是“资质平平王有殷”。 温晏然想起这个人的时候,总觉得很难从这句评价中把握到王有殷此人的准确格,毕竟不管资质低还是资质高都是一个相对明显的特征,而越是中庸,就越是缺乏值得总结的要点,她有些好奇对方哪里表现得“资质平平”,于是留心观察了一段时间,却也瞧不出来什么特别之处,只觉得对方工作上没什么失误,平时也颇为勤勉。 ——大约就是这种没有特别之处,所以才被被称作“资质平平”? 温晏然方才提拔了一下出身天桴的官吏,为了保持平衡,又顺手把这个由袁言时团队举荐的小姑娘的官位提了半阶,升为起居舍人。 “王舍人现在是居住在太傅府上罢?”温晏然想了想,笑,“把文书送过去,再替朕送两罐茶叶给太傅,算是谢太傅费心。” 内官们躬身领命,先将温晏然的批复放入盒子里,封装妥当,然后依次发往尚书台那边准备用印。 * 建平内的消费水平非常符合这座城市一国国都的定位,不是所有官吏都能赁得起房屋居住,朝廷这边会提供各级官邸,当然受当前风气影响,在举主、亲友,尊长家中居住也属常态,像王有殷,在不当值的时候,便会待在袁言时的府邸内。 ——毕竟袁言时是辅政大臣,府中的消息格外灵通。 提拔天桴出身官吏的旨意刚刚下发,袁言时这边就收到了消息,他看了随侍在身边的出后辈一眼,心领神会的王有殷便微微欠身,分析道:“依小人所见,从考绩看,这些官吏现在提拔可,不提拔也可,天子如此作为,或许是想借此告诫朝廷内外,天桴地位不可动摇。”顿了下,又道,“若小人猜得不错,稍后或许便会有内官上门。” 一位幕僚道:“莫非天子疑心明公?” 王有殷:“天子未必疑心大人,但若有人不天桴,那还能以朝中何人为旗帜?” 另一位幕僚道:“那些人到底是新入朝堂,或许是御史台想表明自身公正无私,不会因为旁人天子宠臣而格外宽容,才集中弹劾了这么一回。” 正在议论纷纷之时,外头传来消息,说有内官上门,还带了两样东西,一件是给王有殷的升职文书,另一样是给太傅的茶叶。 王有殷思忖片刻后,叹服道:“陛下如此做,是自己不疑大人,也不旁人疑大人。” 以温晏然如今在建平的威望,当然也能出手把异议迅速按下去,不过她既然选择让袁言时代行此事,既显得方法柔和,也多少有些帮着这位老臣撇清自身的意思。 袁言时颔首:“陛下如此信重,我虽一老朽,也该为陛下分忧。” 王有殷心领神会,垂下目光——不疑天桴,也不疑袁言时,那疑的到底是什么人,答案就很明显了。DUojucai.com |